本報訊(駐江蘇首席記者 施科)近日,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印發《江蘇省智慧港口建設行動方案(2022—2025年)》(簡稱《行動方案》),著力打造長三角智慧港口發展集群和全國數字港口創新發展新高地。
江蘇將在加快實現生產智能化、推進管理數字化轉型、深化服務一體化建設、深化高新技術應用4個方面發力,推進以蘇州港太倉港區集裝箱四期自動化碼頭、宿遷港中心港區智慧港口等項目為代表的36項智慧港口重點示范項目建設。
到2025年,江蘇省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港口重點生產作業環節將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全覆蓋,危險貨物碼頭安全生產實現100%數字化管理,對外開放港口疫情防控實現100%數字化管控,港口綠色低碳發展實現100%數字化治理,對外貿易港口基本實現物流服務一體化。
集裝箱碼頭智能化建設提速
《行動方案》提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生產、管理、服務的全面“數智化”轉型推動全省港口更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促進數字技術與港口各類場景的深度融合應用。
在實現生產智能化方面,江蘇將加快推進集裝箱碼頭、散雜貨碼頭及危險貨物碼頭智能化建設。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搭建滿足港口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要求的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推進萬噸級以上新建集裝箱碼頭開展自動化碼頭、自動化堆場、生產作業系統(TOS)、智能閘口系統等建設;推進散雜貨碼頭生產作業數據智能化感知和自動化采集,裝卸船機、門座式起重系統、斗輪堆取料機系統等相關的全流程作業線實現遠程全自動化智能控制;全省危險貨物碼頭智慧管控平臺100%建成,對接至安全監管平臺。
今年年底,蘇州港太倉港區集裝箱四期、南通港呂四港區等新建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基本建成并投入試運行。推進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港口開展既有集裝箱碼頭軌道吊、輪胎吊等堆場作業設備電氣化、自動化改造,實現堆場裝卸作業自動化、無人化。
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全要素“電子病歷”
根據《行動方案》,江蘇將圍繞港口智慧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港口防疫數字化管控能力建設、港口綠色低碳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3方面,推進管理數字化轉型。
在港口安全防控管理方面,江蘇將搭建平安港口的數字孿生,建立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全要素“電子病歷”,落實風險動態監測,繪制企業安全風險和防控要點網格圖,實現動態分級管控。
在港口防疫數字化管控方面,江蘇將實現全省港口企業常態化科技防疫系統全覆蓋,形成水路口岸“全鏈條、全閉環、全監管”的常態化科技抗疫新格局;依托智能識別終端裝備,融合多部門大數據應用,實時采集健康狀態,智能識別健康碼、行程碼,自動查驗核酸報告。
江蘇還將全面執行船舶污染物接收電子聯單制度,今年年底實現全省港口企業全覆蓋。建設環境監測系統,實現空氣質量、危化品碼頭揮發性有機物(VOCs)、堆場揚塵、生產生活廢水等環保要素的實時在線監測。
提供“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務
在深化服務一體化建設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協同推進口岸智慧化建設。支持依托江蘇省口岸綜合管理系統,推動省商務廳、南京海關、江蘇海事等港口口岸相關部門單位信息化、無紙化、智能化業務辦理協同,積極推進報關單證全要素電子化、全流程線上辦理;支持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動港口打通與航空、鐵路、公路、郵政等各類口岸通關物流節點,實現多種交通工具相互銜接、高效聯運,全省口岸業務聯動,為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務。
構建多元化現代智慧物流體系也是重點。江蘇將推進港口電子數據交換(EDI)建設,完善“一單制”服務規范,推進多式聯運單證標準化,實現“一單制”多式聯運全程運輸;鼓勵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航運物流平臺,實現全流程交易信息實時記錄、鏈上信息安全互信共享。今年年底,江蘇省港口集團將加入全球航運業務區塊鏈網絡(GSBN)試點,南通港通海港區將完成智能理貨系統建設。
本文刊于7月18日《中國交通報》2版
圖文來源中國交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